谈南京长江大桥上雕塑的历史纪念价值
城市雕塑是与中国传统雕塑相比较而言,它近似于西方的公共雕塑。新中国城市雕塑体现了中国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的传承关系,结合了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的因素,具有写实性、民族性、政治性的特点,也反映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艺思想。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有几次城市雕塑建设的高潮:一是1952年到1958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建设;二是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兴建首都十大建筑而建设与之配套的雕塑。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纪念碑浮雕。从1952年至1958年由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共同参与集体创作,开创了新中国城市雕塑的先河。浮雕共十块有:《虎门销烟》(曾竹韶作)、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傅天仇作)、《欢迎人民解放军》(刘开渠作)等。从整体上看,浮雕在艺术形式上既相对统一,又发挥了各位艺术家的长处。这些雕刻家大都从欧洲留学归国,浮雕造型上以西方写实性雕 刻为主,同时也进行了民族化的探讨,主要在衣纹上 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具有民族特色,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画像石砖的优秀传统。王朝闻先生称赞:“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是纪实性与创造性的对立统一,雕塑形象的生动性与概括性的对立统一,吸取外国优良经验与坚持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对立统一,爱国主义与反对因循守旧的对立统一”。
到了1959年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在北京兴建了十大标志性建筑同时建设了与之配套的雕塑。其中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集体创作的《庆丰收》雕塑,引起了雕塑界的关注,广受好评。鲁美师生为创作农业展览馆的《庆丰收》雕塑,专门考察了中国古代雕塑,又去华北农村体验生活,山西农民震天动地的击鼓表演极大地感染了他们。鲁美师生集体创作的《庆丰收》雕塑展示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高昂的风貌,被认为是:“新中国雕塑艺术代表作之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雕塑艺术的杰作”。
《庆丰收》雕塑
从1960年开工建设的南京长江大桥及其雕塑从时间顺序上是继承了上述两次新中国城市雕塑的艺术成果,具有写实性、政治性、民族性的特点,呈现为红色经典。
大桥浮雕运用的写实性艺术语言来源于西方的雕塑艺术,同时吸收了中国的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画像石艺术。浮雕多层次的景深形成了画面交错关系,表现了在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三面红旗指导下 ,国家的工农业发展形势和祖国山河一片红的特色。
南京长江大桥的北京火车站浮雕
浮雕中政治性图式非常明显。经常出现诸如:“工业学大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跃进万岁”等文字的政治口号。镂空的向日葵作为当时流行的政治符号被雕刻在桥栏杆中,红太阳大放光芒的图式也多处出现在不同浮雕的素材里。在大桥浮雕中出现了北京火车站的题材,这反映了十大建筑影响到了大桥雕塑的创作,而更早的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为代表国家水平的雕刻工程从某种程度对大桥浮雕创作有着借鉴作用,特别是浮雕体现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因素。
桥头堡的四座主题雕塑与十大建筑的雕塑从时间上有着更紧密的关系,从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兴建十大建筑的雕塑到1960年开始的长江大桥建设,作为国家工程的北京十大建筑雕塑和南京长江大桥雕塑的创作上,在时间顺序上有着一定的借鉴关系,共同特点就是表达政治主题和反映工农兵形象。
长江大桥的雕塑在文革期间开始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具有文革美术的印迹。例如在群像中出现了手持喇叭,身穿军装的红卫兵小将的形象,“红卫兵一马当先,工农兵奋勇前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红色巨流一泻千里,席卷全国,震动了全世界”,工农兵的形象具有了英雄的性质,承担了政治功能,附着了象征含义。雕塑人物拿着《毛泽东选集》,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等主题政治雕塑的创作,成为毛泽东时代的视觉传达。
改革开放后,伴着滚滚车流,南京长江大桥雕塑在公众视野中已定格成为历史的图式。由国家支持的公共性大型雕塑,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到首都十大建筑的雕塑以及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雕塑和栏板浮雕,这些雕塑附属建筑处在公共的环境中,再现并强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得几代人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作为红色经典呈现了一种宏大的叙事。
黑格尔在《美学》全书序论中讲述了理想发展为艺术美的各种特殊类型,研究了理念和形象的关系指出:“这第一种艺术类型与其说有真正的表现能力,还不如说只是图解的尝试。理念还没有在它本身找到所要的形式,所以还只是对形式的挣扎和希求。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一般称为象征艺术的类型”。根据黑格尔的理论,南京长江大桥雕塑作为政治和文化同时建构的红色经典应属于象征性的艺术,它的理念和形象涉及某一特定的抽象属性。
南京长江大桥雕塑作为红色经典也彰显了文化生态的价值,文化生态性来源于生态文艺学的观点,即是一种“序位”。鲁枢元教授认为:“文学艺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注定享有一定的“序”和“位”,而这一“序位”,即文学艺术的“安身立命之地”。南京长江大桥雕塑作为凝聚时空的环境艺术应属于精神生态学的范畴中人与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称之为文化生态性。大桥雕塑艺术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精神活动,雕塑如同人一样立于天地间,是一种大时代的象征,是一座座历史的符号,是一种天地人合一的艺术。南京长江大桥及其雕塑在共和国历史上的象征意义成为长江桥梁中独特的红色经典,与中国人有着割舍不了的感情维系,是中国人民不仰人鼻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图腾。
南京长江大桥雕塑的环境背景处在万里长江的大桥之上,每天车水马龙,游人不断,雕塑的公共性和公众的介入性呈现了天地人的统一。作为南京城的北门户,每天经过大桥的人们总会眺望长江,俯仰雕塑,我们的祖辈父辈创造了南京长江大桥以及大桥雕塑的红色经典,塑造了无畏的英雄形象,弘扬了时代的强音,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造桥精神。红色经典焕发出生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成长,使得几代人深受感染。文章转载请注明:曲阳中泰园林雕塑有限公司http://www.lsdk.com.cn/